儿科药学杂志

期刊简介

               本刊由中国药学会儿科药学专业组与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联合主办,目前国内儿科药学领域唯一公开发行的专业学术刊物,自1995年创刊,2000年正式国内外公开发行以来,深受广大读者欢迎,为推动我国儿科药学科发展,提高儿科科学合理用药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本刊系统报道儿科药学的进展与动态、理论联系实际,集科学性、学术性、实用性与知识性为一体。注重实用,兼顾提高。主要内容有儿科药理、临床药学、中西医儿科药物治疗、儿科药物研究开发等,设有论著、实验研究等十多个栏目,以儿科药学、儿科医学以及各级医药卫生人员为主要读者。                

非冻结性冷伤

时间:2024-12-05 14:02:59

露于冰点以上低温的机体局部皮肤,发生血管收缩和血流滞缓,影响细胞代谢。待局部得到常温后,血管扩张、充血且有渗出,反应较大者在表皮下有积液(水泡)。有的毛细血管甚至小动、静脉受损后发生血栓,而后引起一些组织坏死。  

疾病描述

低温引起的人体损伤、即冷伤有两类:一类称非冻结性冷伤,由10℃以下至冰点以上的低温加以潮湿条件所造成,如冻疮、战壕足、浸溃足等。另一类称冻结性冷伤,由冰点以下的低量所造成,分局部冻伤或全身冻伤。冻疮在我国一般发生于冬季和早春,在长江流域比北方多见。因为长江流域冬季虽然气温较高于北方,但比较潮湿,且防寒措施不及北方地区。儿童常不顾防寒,故患冻疮者常见。战壕足和浸溃足过去多发生于战时,前者是长时间站立在1—10℃的壕沟内所引起;浸溃足是长时间站在冷水中所引起。在平时这两种冷伤以及长时间将手浸在冷水中引起的”浸手”,也可在某种生产劳动或部队执勤的过程中造成。  

症状体征

冻疮的发生往往不自觉,直至手、耳、足等部位出现症状才察觉。局部皮肤红肿,温暖时发痒或刺痛;较重者可起水疱,水疱去表皮后创面有渗液,并发感染后形成糜烂或溃疡。好转后皮肤消肿脱屑,可能有色素沉着。治愈后遇相同的寒冷环境,如未注意,冻疮可再发。战壕足、浸渍足等的病变比冻疮较重,疱破创面渗液,可并发感染,治愈较慢。先有皮肤苍白、发麻;继而红肿、疼痛、起水而且治愈后可能对寒冷敏感,患足有疼痛、发麻、苍白等反应。  

病理生理

暴露于冰点以上低温的机体局部皮肤.发生血管收缩和血流滞缓,影响细胞代谢。待局部得到常温后,血管扩张、充血且有渗出,反应较大者在表皮下有积液(水疱)。有的毛细血管甚至小动、静脉受损后发生血栓,而后引起一些组织坏死。近年来研究证明组织缺血-再灌注可引起细胞凋亡,非冻结性冷伤也与细胞凋亡相关。另一方面,冻疮、战壕足等常有个体易感(发)因素,所以在相同的寒冷环境中只有一部分人发病。显然,容易发病的人应特别注意防护。  

治疗方案

发生冻疮后,局部表皮存在者可涂冻疮膏,每日温敷数次。有糜烂或溃疡者可用含抗菌药和皮质甾的软膏,也可用冻疮膏。战壕足、浸溃足除了局部处理,宜用某些温经通络、活血化瘀的中药以改善肢体循环。  

疾病预防

冬季在野外劳动、执勤的人员.应有防寒、防水服装。患过冻疮的人、特别是儿童,在寒冷季节要注意手、足、耳等的保暖,并可涂擦某些防冻疮霜剂。  

用药安全

1、患过冻疮的人、特别是儿童,在寒冷季节要注意手、足、耳等的保暖,并可涂擦某些防冻疮霜剂。

2、发生冻疮后,局部表皮存在者可涂冻疮膏,每日温敷数次。

3、有糜烂或溃疡者可用含抗菌药和皮质甾的软膏,也可用冻疮膏。

4、战壕足、浸渍足除了局部处理,宜用某些温经通络、活血化瘀的中药以改善肢体循环。

5、冬季在野外劳动、执勤的人员,应有防寒、防水服装。患过冻疮的人、特别是儿童,在寒冷季节要。

6、注意手、足、耳等的保暖,并可涂擦某些防冻疮霜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