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由中国药学会儿科药学专业组与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联合主办,目前国内儿科药学领域唯一公开发行的专业学术刊物,自1995年创刊,2000年正式国内外公开发行以来,深受广大读者欢迎,为推动我国儿科药学科发展,提高儿科科学合理用药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本刊系统报道儿科药学的进展与动态、理论联系实际,集科学性、学术性、实用性与知识性为一体。注重实用,兼顾提高。主要内容有儿科药理、临床药学、中西医儿科药物治疗、儿科药物研究开发等,设有论著、实验研究等十多个栏目,以儿科药学、儿科医学以及各级医药卫生人员为主要读者。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单位: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中国药学会儿科药学专业组
出版部门: 《儿科药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2-108X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50-1156/R
邮发代号: 78-133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5
出版地区 重庆
出版地区 重庆
订购价格 249.00
杂志荣誉 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金牛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儿科药学杂志
-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中国药学会儿科药学专业组
- 国际刊号:1672-108X
- 国内刊号:50-1156/R
- 出版周期:月刊
-
国产与进口甲氨蝶呤防治儿童髓外白血病不良反应比较
目的:分析比较进口与国产甲氨蝶呤(HD-MTX)在预防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髓外白血病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法:选择53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分别使用进口与国产不同厂家HD-MTX,统计其发生胃肠道反应、皮疹、粘膜损害、肝功能损害、骨髓抑制、继发感染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使用国产和进口甲氨蝶呤患儿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国产MTX肝功能损害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易丽;周军;江宏 刊期: 2008- 01
-
临床试验注册的机构与内容
临床试验是推动人类医疗卫生健康事业向前发展的重要手段,以往由于种种原因使得临床试验的主要资助者--制药企业或药品生产商往往不愿意公开发表已进行的药物临床试验的结果或者仅仅只发表对产品有利的研究报告,很多医药学杂志也往往只发表药品(产品)疗法的阳性结果,这不仅造成医学界对于药物疗效、安全性评价的偏倚,也不利于各国医药工作者分享人类医药发展的成果[1].近年来,各国医药学工作者强烈呼吁临床试验应当进行......
作者:贾运涛 刊期: 2008- 01
-
如何开展现场调查研究
现场调查研究作为一种研究手段或方法,广泛用于许多领域的科技活动之中,特别是在预防医学领域,现场调查更是作为一种常用的研究手段与方法被广泛应用.......
作者:刘友学 刊期: 2008- 01
-
医药学术论文写作中常见问题案例分析(四)——论文正文部分常见写作缺陷
正文是论文的核心部分,普遍采用四段式,即前言、材料和方法、结果、讨论.小标题一般使用层次标序法,以阿拉伯数字分级,一级标题为1,2……,二级标题为1.1,1.2……,三级标题为1.1.1,1.1.2…….一般分为三级.......
作者:梁颖文 刊期: 2008- 01
-
本刊特别欢迎各类基金课题产生的论文
......
作者: 刊期: 2008- 01
动态资讯
- 1 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治疗小儿感染性发热临床疗效比较
- 2 消旋卡多曲颗粒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分析
- 3 本刊特别欢迎各类基金课题产生的论文
- 4 痰热清注射液佐治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对辅助T细胞及其细胞因子的影响
- 5 早期使用免乳糖配方奶喂养早产低体质量儿的临床分析
- 6 博利康尼致双手颤抖1例
- 7 药物致小儿中毒性表皮坏死松懈症2例
- 8 溴化异丙托品气雾吸入治疗婴幼儿喘息性疾病疗效观察
- 9 川崎病34例临床分析
- 10 儿童药源性疾病案例报道
- 11 不同制备工艺对防感喷雾剂药效学的影响
- 12 我院2013年1-10月门急诊处方点评分析
- 13 荧光定量PCR和酶联免疫吸附技术在手足口病肠道病毒快速检测中的应用比较
- 14 克痢痧药膏透皮给药的止泻作用
- 15 苯巴比妥静脉给药临床应用的体会
- 16 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HD-MTX-CF治疗方案的血药浓度监测分析
- 17 重视儿科的药物临床试验
- 18 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防治进展
- 19 关于小儿安全用药的探讨
- 20 静脉输注头孢哌酮引起局部坏死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