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由中国药学会儿科药学专业组与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联合主办,目前国内儿科药学领域唯一公开发行的专业学术刊物,自1995年创刊,2000年正式国内外公开发行以来,深受广大读者欢迎,为推动我国儿科药学科发展,提高儿科科学合理用药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本刊系统报道儿科药学的进展与动态、理论联系实际,集科学性、学术性、实用性与知识性为一体。注重实用,兼顾提高。主要内容有儿科药理、临床药学、中西医儿科药物治疗、儿科药物研究开发等,设有论著、实验研究等十多个栏目,以儿科药学、儿科医学以及各级医药卫生人员为主要读者。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单位: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中国药学会儿科药学专业组

出版部门: 《儿科药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2-108X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50-1156/R

邮发代号: 78-133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5

出版地区 重庆

出版地区 重庆

订购价格 249.00

杂志荣誉 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金牛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儿科药学杂志
  • 杂志名称:儿科药学杂志
  •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中国药学会儿科药学专业组
  • 国际刊号:1672-108X
  • 国内刊号:50-1156/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金牛奖”期刊收录: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维普收录(中)
儿科药学杂志2008年第4期文章
  • 新生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血浆AT-Ⅲ、D-dimer水平的研究

    目的:通过研究AT-Ⅲ、D-dimer的水平,探讨新生儿凝血功能紊乱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SIRS/MODS)中的表现.方法:对87例SIRS新生儿及40例非SIRS新生儿血浆AT-Ⅲ活性、D.dimer含量进行检测.结果:SIRS组与正常对照组和非SIRS对照组比较,AT-Ⅲ活性明显减低,D-dimer含量明显升高;SIRS组AT-Ⅲ、D-dimer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非SI......

    作者:朱小石;陈昌辉 刊期: 2008- 04

  • 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血药浓度监测分析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患儿甲氨蝶呤(MTX)的血药浓度,并对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方法:2005年4月至2007年3月收治的21例ALL患儿接受85例次大剂量MTX治疗,MTX的剂量为5s/(m2·次).MTX应用后42h用甲酰四氢叶酸钙解救.在大荆量MTX应用后的44h、72h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监测MTX的血药浓度.结果:44......

    作者:何周康;阳利龙;祝文兵;赵昕 刊期: 2008- 04

  • 儿科合理应用抗菌药的基本原则

    根据卫生部颁布的(以下简称)所强调的基本原则,对于儿科领域应着重注意以下几项[1].......

    作者:张永信 刊期: 2008- 04

  • 儿科常见致病菌及其药敏状况

    感染性疾病是儿童中常见的疾病,抗菌药是儿童常用的药物,儿科各专科的工程师都在广泛选用.因此,合理规范地应用抗菌药物是儿科医师重要的临床基础,医师应在实践中养成规范用药的习惯,努力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张永信 刊期: 2008- 04

  • 儿科临床药师的培养

    临床药学是医院药学服务的核心,也是医院药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临床药师是随着临床药学发展页产生的现代医院药师的新角色,是现代医院药学实现转型的关键人才.......

    作者:陈敏玲 刊期: 2008- 04

  • 两种包装对医院乳膏制剂长期稳定性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包装对乳膏制剂长期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采用长期稳定性实验方法测定使用两种包装的3种乳膏制剂的装量及有效成分含量.结果:3种乳膏制荆使用新包装的与使用旧包装的样品,两种装量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作者:施路宁;胡斯;王中东;孟琳懿 刊期: 2008- 04

  • 洁菌灵溶液中甲硝唑的含量测定方法的改进

    目的:改进洁茵灵溶液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利用甲硝唑与羟苯乙酯在乙醚中的溶解度有差异,用乙醚萃取羟苯乙酯.结果:扣除了羟苯乙酯对甲硝唑造成的波长短移,使结果偏高等干扰,平均回收率为99.31%,RSD=0.68%(n=6)结论:本测定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改进原标准的含量测定方法.......

    作者:彭芳玲;刘红艳;胡勤 刊期: 2008-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