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由中国药学会儿科药学专业组与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联合主办,目前国内儿科药学领域唯一公开发行的专业学术刊物,自1995年创刊,2000年正式国内外公开发行以来,深受广大读者欢迎,为推动我国儿科药学科发展,提高儿科科学合理用药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本刊系统报道儿科药学的进展与动态、理论联系实际,集科学性、学术性、实用性与知识性为一体。注重实用,兼顾提高。主要内容有儿科药理、临床药学、中西医儿科药物治疗、儿科药物研究开发等,设有论著、实验研究等十多个栏目,以儿科药学、儿科医学以及各级医药卫生人员为主要读者。                

首页>儿科药学杂志
  • 杂志名称:儿科药学杂志
  •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中国药学会儿科药学专业组
  • 国际刊号:1672-108X
  • 国内刊号:50-1156/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金牛奖”期刊收录: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维普收录(中)
儿科药学杂志2018年第03期

难治性川崎病治疗进展

隋晓东

关键词:
摘要: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是一种病因不明的以全身中、小血管自限性炎症为特点的发热出疹性疾病.该疾病可损伤冠状动脉,导致冠状动脉扩张及冠状动脉瘤,出现缺血性心脏病甚至猝死,严重危害患儿健康和生命.目前,主要应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静脉输注联合阿司匹林口服作为KD的初始治疗方案,能使90%的患儿迅速退热,冠状动脉损伤(coronary artery lesions,CAL)发生率降低至3% ~4%.然而,有些KD患儿接受初始治疗后依然持久性或再次发热,并有更高的概率出现冠状动脉瘤、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甚至猝死,治疗困难,可考虑为难治性川崎病(refractory Kawasaki disease).日本难治性川崎病定义为KD患儿接受初始治疗24 h后依然持久性或再次发热[1].韩国难治性川崎病定义为KD患儿接受两次IVIG和大剂量阿司匹林治疗,联合或无联合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36 h后依然持久性或再次发热(体温≥38℃或100.4 ℉)[2].目前国内外对难治性KD尚无统一定义,还有“IVIG无反应型KD”、“IVIG耐药型KD”及“IVIG非敏感型KD”等多种表述.国内外难治性川崎病尚无统一治疗方案,笔者对难治性川崎病的治疗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