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由中国药学会儿科药学专业组与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联合主办,目前国内儿科药学领域唯一公开发行的专业学术刊物,自1995年创刊,2000年正式国内外公开发行以来,深受广大读者欢迎,为推动我国儿科药学科发展,提高儿科科学合理用药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本刊系统报道儿科药学的进展与动态、理论联系实际,集科学性、学术性、实用性与知识性为一体。注重实用,兼顾提高。主要内容有儿科药理、临床药学、中西医儿科药物治疗、儿科药物研究开发等,设有论著、实验研究等十多个栏目,以儿科药学、儿科医学以及各级医药卫生人员为主要读者。                

首页>儿科药学杂志
  • 杂志名称:儿科药学杂志
  •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中国药学会儿科药学专业组
  • 国际刊号:1672-108X
  • 国内刊号:50-1156/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金牛奖”期刊收录: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维普收录(中)
儿科药学杂志2018年第03期

血管活性药物评分在危重症患儿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任洁

关键词:
摘要:血管活性药物(vasoactive drugs)是一类通过调节血管的舒缩状态,改变血管功能及微循环血流灌注而达到抗休克目的的药物[1].在临床上,血管活性药物主要用于心功能不全、严重低血压及休克患者.本文将对血管活性药物在儿童危重症中的临床应用进行逐一介绍.1 血管活性药物评分(VIS)的提出和定义1995年,为了评估大动脉调转术后患儿正性肌力药物使用情况,Wemovsky G等[2]将正性肌力药物行加权处理,得出正性肌力药物评分(inotrope score,IS),其计算方法为正性肌力药物评分(IS)=多巴胺[μg/'(kg·min)]+多巴酚丁胺[μg/(kg·min)]+100×肾上腺素[μg/(kg·min)],并以此来评估患儿病情.虽然没有相关研究表明其可作为评估心血管相关术后患儿病情的工具,但仍被一些学者用于评估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术后患儿的预后[3-5].然而,随着新型血管活性药物,如米力农、去甲肾上腺素、垂体后叶素等在临床上的广泛使用,IS评分已有了一定的局限性,并且Davidson J等[6]认为,IS在预测患儿预后方面并无统计学意义.2010年,为了量化CHD术后患儿所使用的血管活性药物,并以此来间接反映患儿术后的心排血量.Gaies M G等[7]使用系数将所有血管活性药物进行整合,并给予相同的权重,以整合后的数值作为血管活性药物评分(vasoactive-inotropic score,VIS),其计算方法为VIS=多巴胺[μg/(kg·min)]+多巴酚丁胺[μg/(kg·min)]+10×米力农[μg/(kg·rmin)]+100×肾上腺素[μg/(kg·min)] +100×去甲肾上腺素[μg/(kg·min)]+ 10,000×垂体后叶素[units/(kg ·min)],即在IS的基础上加入了米力农、去甲肾上腺素、垂体后叶素,并证明了其对患儿的预后有一定的价值.